找到相关内容2910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七)

    发意以来所行之道,与毕竟空智和合。如《般若波罗蜜·初品》中说,施者受者,物可得。⑦是故非为难也。言三兽者,如兔不能及象马之蹈,马不能及象所蹈。如马要先经兔道,然後自行其道;香象要先经兔马之道,然後自...深水,来回往复,对渡过深水没有用,又白费了往返之劳。如果菩萨必须先遍学二乘才能学菩萨道,岂不是如同大象先学兔马渡河,然後走深水吗?如果需要如此,可见菩萨遍学二乘,也不见得有什么必要啊!   罗什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三)

    等,虽复眼见,无有余尘。若离余尘,则非是色。若声从触有,谓为可闻,无有住处,时过则灭。因缘虽存,无声可闻。若香离色、味、触,则可得。味触亦然⑥。是故五尘,亦名四大所生色,以其小故。   或言,身根...波罗蜜经·梦行品》:「须菩提语舍利弗,弥勒菩萨今现在前,佛授退转记,当作佛。」《中阿含经·说本经》:「佛告诸比丘,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,当有佛名弥勒如来……」   ③一生补处:即只须一生之後,便至无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6.html
  •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

    ldquo;不可听”(曰希)、“可得”(曰微)亦“不可见”(“忽恍”的“无状之状”、&...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。其意即此。因缘生法而谓之空,空非存,只是假名,也可以说是超越有无二元对立的中道。空则非空,即色即空,非有非空,非非有也非非空,佛家就是如此谈空的。佛法东渐,历经半个世纪的传承,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993674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

    名取相,所取不实,故曰妄想,故经说言:‘虚妄分别名字及相,名妄想也。’”佛告诉大慧,所谓名相(即词语)是虚妄的,是不可得的,正智者懂得这个道理,才会成就圆满佛果。“大慧,正智者,彼名相可得,犹如过客...仁者依行,自得度世。”慧可以此传授门徒。慧可的门徒们游行村落,入都邑,行头陀行。他们主张“专唯念慧,不在话言”,实行以“忘言、忘念、无得正观”为宗旨的禅法,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派别,被称为“楞伽师”,发展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
  • 如何从“看”中回归生命的源头

    这里,虚云和尚指出对大多数参禅者来说,要以理除事,知道自性本来清净,烦恼菩提都如梦幻泡影一样,了可得,这样才能真正放下万缘,达到一念生的境界,在此基础上,再用功真参实究,才会明心见性。   三、...以上所说,都是对末法时期的顿根人说的法,其实宗门上上一乘,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之旨,教外别传,历代祖师,惟传一心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落阶级,不假修证,一句半言,即了无一法可得,无一法可修,...

    魏建中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294133.html
  • 《禅林宝训》中的僧团管理之道

    圆悟谓隆藏主曰:欲理丛林,而务得人之情,则丛林不可理。务得人之情而勤于接   下,则人情可得。务勤接下而辨贤不肖,则下不可接。务辨贤不肖,而恶言其过悦顺其己,则贤不肖不可辨。惟贤达之士恶言...素与交游备详本末,探其志行观其器能,然后守道藏用者。可得而知。沽名饰貌者,客其伪。纵其潜密亦见渊源,夫观探详听-k.理,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。所以南岳让见大鉴之后,犹执事十五秋。马祖见让之时,亦相从...

    宗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3.html
  • 大慧宗杲与士大夫禅学

    救火耳”。正确的做法是,当烦恼时即烦恼,又执著于烦恼,这样,“要思量、要烦恼,亦可得”,这便是般若“正观”。   宗杲在回复刘彦冲的书信中还为“非坏世间相而求实相”举出更精彩的禅宗经典依据:   昔婆修盘头,常一事卧,六时礼佛,清净无欲,为众所归。二十祖阁夜多将欲度之,问其徒曰:“此遍行头陀,能修梵行,可得佛道乎?”其徒曰:“我师精进女。此,何故不可?”阉夜多曰:“汝师与道远矣。设苦行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295193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悟,须求善知识,指示方见。若自悟者,不假外求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,无有是处。何以故?自心内有知识自悟,若起邪迷,妄念颠倒,外善知识虽有教授,救可得。,,到临济义玄那里,自性自悟的思想...苦海中永远解脱出来,对现实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则基本上采取了一种否定的态度。但中国佛学却形成了一种面向社会人生、关注人和人的价值的人文精神,具有一种人世求解脱的现实主义品格,“出世离人世”、“人世以求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
  • 临济宗风化边表——清季高僧赤松和尚与瞿脉禅师合论

    ,方能进入活泼境地,获证清净自在道体。既破除一切迷妄我执,证我法二空,了知一切可得,又转真空为妙有,事事无碍,日日是好日。故瞿脉说法,平易简捷,落言诠,接机锋利,直彻心源,一如公案现成,无心合道,...西南佛教史上占有特殊地位。赤松-瞿脉禅法世系延绵三百余年,中间虽有兴衰起落,但至今仍传承坠,更可见其影响之大。本文着重论述他们师徒二人的悟道因缘,舒卷自如的禅修智慧,以及开辟黔灵道场的经过,接引学人的...

    张新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2996530.html
  • 关于摩诃衍禅法的几个问题

    若了知此理,是名大智慧……以法性三昧,所言渐顿,皆为众生心想妄想见。是故经云:“佛言,大慧是故应离因缘所作和合想中,渐顿生见。”若离一切心想妄想,渐顿可得。[58]   依照摩诃衍的说法,顿渐之法...,朗戒珠于性田,洞禅示于定水,虽莲花深,犹未足为喻也。善能为方便,化诱生灵,常为赞普姨母悉囊南氏,及诸大臣夫人卅余人说大乘法,皆一时出家矣,亦何异波阇波提为比丘尼之唱首尔。又有僧统大德宝真……律昧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1597090.html